中華尉遲氏衍慶堂尉遲宗譜•上卷
返回首页
封
面
封
底
目
录
上
页
下
页
目录
一、谱引篇
1
二、凡例篇
2
(一)、续修宗谱凡例
2
1、凡例小引
2
2、凡例
2
(1)、续修宗旨
2
(2)、新谱更名
3
(3)、尉迟复姓
3
(4)、续修经费
3
(5)、文字言体
3
(6)、辈分排行
4
(7)、雁次排序
4
(8)、篇目设置
4
(9)、条目顺序
5
(10)、谱录书式
5
(11)、新普版本
6
(12)、宗丁取名
6
(13)、继绝承祧
6
(14)、幼婴夭亡
7
(15)、幼童入谱
7
(16)、女丁入谱
7
(17)、女丁议事
7
(18)、归宗承祖
7
(19)、养子入谱
7
(20)、迁离本上
8
(21)、扬善疾恶
8
(22)、宗教信仰
8
(23)、宗谱续修
8
(24)、宗谱保管
8
(25)、同宗不婚
8
(26)、祠堂祖产
8
(27)、殡葬坟茔
8
(28)、异姓入谱
8
(29)、相关说明
9
(二)、重修宗谱凡例(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10
(三)、新修宗谱凡例(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12
三、谱序篇
15
(一)、续修宗谱序
15
(二)、重修宗谱序(民国三十年、丁亥、1947年)
19
(一)、新修宗谱序(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20
四、潜论篇
22
(一)、今学者论谱
22
1、尉迟永红公(“续修委”常务主任、主修)论谱
22
2、尉迟新民公(“续修委”副主任、秘书长、纂修)论谱
24
3、尉迟大放公(“续修委”副主任、副秘书长)论谱——宗谱六十年续修感
25
(二)、古先贤说谱(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27
五、公德篇
31
(一)、公德小引
31
(一)、宗丁道德赋
32
(三)、先祖订立道德篇章(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34
1、圣谕六条
34
2、上谕十六条
40
3、家训四则
41
4、礼说四则
43
5、劝谕
45
6、家规十六条
46
7、族谱家规
50
六、传赞篇
53
(一)、先祖像赞(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53
1、先祖像赞引
53
2、先祖遗像 赞词
54
迥公遗像 赞词
54
兜公遗像 赞词
55
鄂国恭公遗像 赞词
56
錞公遗像 赞词
57
迁始祖叔三公遗像 赞词
58
(二)、先祖传赞(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50
1、先祖传赞小引
59
2、赞词(清·绪七年、辛巳、1881年季夏之吉祥溪上贡生鲁藩树臣氏顿首拜撰
59
迁始祖叔三公赞
59
国鼎公赞
59
国教公赞
60
国敏公赞
60
国敬公赞
60
国泰公赞
60
国春公赞
60
(三)、先祖传记
60
待旌节孝王孺人纪略(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60
恒元公暨王孺人合传(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62
江孺人行略(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62
亲翁吉旺尊慈袁老伯母赞(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63
尉迟昌隆公传(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63
昌源先生哂正主持倡修谱序(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64
永河先生主修宗谱序(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65
七、源考篇
67
(一)、源考小引
67
(二)、中华尉迟氏源考
67
1、中华尉迟氏渊源
67
2、郡望堂号
68
(1)、郡望
68
(2)、堂号
68
①、古堂号
69
②、今堂号
69
③、其他堂号
69
3、迁徙繁衍——东西迁之说
69
附 于阗王国一一我国年代最长的西域历史王朝
71
4、历史名人
71
5、尉迟对联
72
6、附录考证
73
(1)、“尉迟”与“尉”(wei)、“迟”之渊源
73
(2)、“尉迟”与“迟”之渊源
74
(三)、“云南、黔西迟氏家家谱委会”主编迟正义来乌考察
76
八、人物篇
77
(一)、历史名人
77
(二)、现代名人
101
九、功名篇
104
(一)、功名之引
104
(二)、功名榜(共60位宗丁)
105
1、职务型(15位、其中尉迟永根已故)
105
2、学业型(33位)
110
3、实业型(12位)
115
十、功德篇
119
(一)、功德之引
119
(二)、功德榜
120
十一、警示篇
121
(一)、警示小引
121
(二)、警示录
122
十二、经事篇
113
(一)、2006年续修宗谱人员
123
1、宗谱续修筹备委员会成员
123
2、宗谱续修委员会成员、主要职业
121
3、宗谱续修特邀参事人见
126
(1)、耆耋老
126
(2)、年轻学子
126
4、宗谱续修、特邀参事人员简历
126
(1)、宗谱续修委员会成员
126
尉迟昌红
126
尉迟永红
127
尉迟新民
129
尉迟永金
130
尉迟大聚
131
尉迟大放
131
尉迟新益
132
尉迟新龙
133
尉迟新丽(女)
133
尉迟新蓉(女)
135
尉迟永璠
135
尉迟大忠
136
尉迟大来
137
尉迟大兴
137
尉迟新华
138
尉迟新武
138
(2)、耆耋老
139
尉迟永瑶
139
尉迟大禄
139
尉迟新东
140
(3)、年轻学子
140
尉迟大宣
140
尉迟宗荣
141
尉迟宗钦
142
(二)、重修小品任事名目(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143
(三)、新修宗谱经事名目(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143
十三、理事篇
144
(一)、中华尉迟氏安徽当涂乌溪“衍庆堂”
144
(二)、衍庆堂常务理事组织“理事会”
144
1、理事会组成
144
2、理事会成员名额安排
145
3、理事会职责
146
(一)、衍庆堂正常活动事项
147
1、祭祀先祖
147
2、研究处理上年度相关事项和部署下年度活动
147
3、进行“四簿”登记
148
4、择期检查家谱保管情况
148
十四、谱盟篇
149
(一)、续修谱盟
149
1、尉迟宗谱
149
2、新谱编号
149
3、新谱印数
149
4、新谱保管
149
5、保管职责
150
6、家谱使用
150
7、家谱外借
151
8、原谱保管
131
(二)、续修新谱保管、捐赠、交流和印收藏情况登记表
152
(二)、重修谱盟(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54
十五、谱跋篇
155
(一)、续修谱跋
155
(二)、新修谱跋(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
159
十六、源流图
160
(一)、源流图引
160
(二)、先代源流图(自始迥公至叔三公之世系源流图)
160
十七、辈行图(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163
(一)、
163
(二)、辈行图
163
1、中华尉迟氏乌溪衍庆堂迁始祖师三公支下总辈行(字)图
163
22、历次修谱衍定辈行(字)
165
(1)、2009年新衍辈行(字)
165
(2)、1947年续衍辈行(字)(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166
(3)、1881年原衍辈行(清·光绪七年、辛巳)
166
十八、雁次图
167
(一)、雁次排序小引
167
(二)、雁次排序图
167
1、新雁次排序图
168
2、原雁次排序图(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年)
143
十九、附录篇
177
(一)、登记簿册
177
1、《喜簿》样簿(略)
177
2、《喜簿》样簿(略)
177
3、《当涂乌溪尉迟氏衍庆堂宗丁迁出登记簿》样簿(略)
177
4、《当涂乌溪尉迟氏衍庆堂重大功绩重要人物登记簿》样簿(略)
177
(二)、附记
177
1、原“谱”有关事项处理
177
(1)、相关“页面”之保留
177
(2)、迁始祖叔三公迁徙时间之相对“确认”
178
(3)、“娃娃亲”废除除
179
(4)、夭亡幼丁之处理
179
(5)、原谱中“礼仪图”之处理
80
(6)、有关勘误纠正
180
(7)、其他错处处理
180
(8)、关于对中华尉迟氏第四十七世孙、安徽当涂乌溪衍庆堂迁始祖叔三公之胞兄“仲二公”迁至“太平州横望山”的相关考证
180
2、续修新谱之资料收集
184
(1)、尉迟家族现有户主登记表
184
(2)、续修宗谱宗丁登记汇总表
184
(3)、中华尉迟氏安徽当涂乌溪衍庆堂宗定概况
186
①、各辈健在宗丁
186
②、各年龄段宗丁
186
③、文化程度
186
④、各类职务
187
⑤、健在宗丁居住情况
187
⑥、警示情况
187
(三)、鸣谢
188
(四)、歉语
189
/